首页

舔白丝女王的玉脚

时间:2025-05-29 02:13:13 作者:坐一趟高铁,究竟要经过几扇“门”? 浏览量:22604

小伙伴们坐高铁出行时

有没有注意到

从进站到出站

会经过几扇“门”?

都有哪些注意事项?

小编今天带你

一边数数一边学习

↓↓↓

 

“进站闸机门”

进入火车站候车厅

遇到的第一扇门就是

“实名制验证闸机”

  将有效证件放在实名制检票机识别区域,同时进行人脸识别,票、证、人一致,闸机门会自动打开。旅客也可凭购票时的有效身份证件,走人工通道。

  如果忘记携带身份证,可以在车站的公安制证窗口办理临时身份证明,或者使用铁路12306App申请电子临时乘车身份证明,凭此证明也可以刷证进站。

 

“安检仪门”

过了闸机,下一步来到

“安检仪门”

携带的所有行李物品

都要接受安全检查

  部分车站设有便民寄件柜,如果发现不小心携带了限制携带物品,旅客可以根据需求自助办理物品邮寄。

  安检时,请依次排队,不扰乱现场秩序,主动脱帽配合检查,检查完毕后快速通过。

 

“检票口门”

进入候车室

通过车站显示屏

快速找到对应检票口

接着就来到了

“检票口门”

各站开始检票时间和停止检票时间不同

请注意听广播或看车站显示牌公告

  检票时,请站在黄色地标线后方,刷证依次通过。如有疑问,可以现场咨询人工检票口工作人员。

  没赶上火车时,请别着急,符合条件的旅客可以通过铁路12306网站、App或车站人工窗口,办理车票改签业务。

 

“高铁列车车门”

过了检票口

接下来就是

“高铁列车车门”

  车厢前后基本设有两个车门,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座位号,选择距离座位更近的车门上车。如果乘坐重联的动车组,注意8车厢和9车厢不相通。

  高铁列车车门是由司机集控开关,不能擅自推拉车门,也不能随意触碰车门附近的按钮,注意文明乘车。

 

“车厢门”

登上列车

来到座位前

我们还会遇到一扇门

“车厢门”

  通过门设在车厢两端,分为电动感应和手动按钮两种模式,是隔音降噪的好帮手。

  带娃的旅客通过内端门时,请注意照顾好身边的小朋友。

 

“卫生间门”

乘车时

旅客经常需要使用

“卫生间门”

动车组列车一般设有

普通卫生间和无障碍卫生间

  采用手动开关的卫生间门,把手向上的门需要侧拉打开,把手横向的门需要下压并往里推。

  无障碍卫生间的门一般采用电动开关方式,只需轻轻按下电动按钮,就会自动开启和关闭。

  进入卫生间后,切记旋转上锁,将门彻底关闭。

 

“出站闸机门”

到达目的地

经过的最后一扇门是

“出站闸机门”

旅客可以直接刷证出站

或走人工通道出站

↓↓还可能会遇到这些门↓↓

“候车厅单向出站门”

  旅客进入车站后,因特殊情况需要暂时出站,可以通过单向门出站,再次进站需要按进站流线重新安检。

“无障碍电梯门”

  依靠辅助器械出行的旅客,可预约重点旅客服务,工作人员会提供乘坐电梯快速到达站台服务。

“中转换乘门”

  持联程车票的旅客,可以根据指引标识,进行中转换乘。

坐一趟高铁

你还见过哪些门?

快来评论区分享吧

  策划:董畅 赵熳

  供稿:《人民铁道》报业有限公司四川记者站(成都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)、成都客运段、成都车站融媒体工作室

  文图:赵熳 向阳 韩文婷 简艳 刘晓

  视频:韩文婷 韩旭刚

  (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赣台经贸合作走深走实 去年江西新增台资项目55个

泰国海军司令阿东上将表示,35名泰国海军潜水员和14名美国海军潜水员将参加为期19天的打捞工作。目前需要获得更多信息来揭示“素可泰”号沉没的原因。

人民网评:黑土地保护提档升级 夯实“大国粮仓”根基

“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,中国经济开局良好,生产稳中有升,需求持续恢复,先行指标继续向好,我们有信心、有能力、有条件、有底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。”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,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通过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务实举措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推进高质量发展。

根据公开数据显示,目前,深圳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%,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50%,已集聚17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。完善的产业体系为发展提供新动力,产业图谱涵盖低空制造、低空飞行、低空保障、综合服务等上中下游全板块,以及包括旅游业、物流业、巡检业在内的各种低空应用场景等,形成了长链条、广辐射的低空产业生态圈。

拉林铁路通车3年发送旅客303.7万人次

李伟农表示,今年前三季,澳门整体经济规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6.3%,是自2019年之后首三季度GDP再次突破3000亿澳门元水平。截至今年11月中,访澳旅客已突破3000万人次,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约87%,国际旅客恢复七成三,反映澳门旅客市场结构渐趋多元化。

新疆妇联启动2024年“爱心一元捐”项目

共同深化极地认知。中国坚持依据国际法保护南北极自然环境,积极参与应对南北极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国际合作。在第40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,中国牵头10余个国家联合提出“绿色考察”倡议,获得大会以决议形式通过,开启了南极考察的新篇章。建成5个南极考察站,在挪威、冰岛分别建立2个北极考察站,为数千名科学家开展极区观测、生物监测、冰川研究等提供重要平台。组织了13次北冰洋科考和40次南极科考,与美国、俄罗斯、澳大利亚、冰岛、新西兰等国家签署谅解备忘录或联合声明,同10余个国家开展国际合作,作为主要参与国参加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北极科考计划“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冰站计划”,牵头实施“国际北冰洋洋中脊联合探测计划”国际合作,与多国合作实施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的南极冰盖“环”行动组任务,为人类深入了解极地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作出积极贡献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